公民教育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/通識教育科
目標
公民教育科
•認識及討論本港及中國社會議題。
•了解個人、學校、社區及社會之關係。
•積極投入校園生活,建立良好朋輩關係。
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,反思生活態度。
公民與社會發展科
•加深了解社會、國家、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及相關的知識內涵;
•對不同情境中(例如文化、社會、經濟、政治及科技)經常出現,並已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作多角度思考;
•成為獨立思考者,能夠適應個人、社會、國家及全球不斷轉變的情況而建構知識,理解課題的複雜性、決策的過程和面對的挑戰,從而作出合乎法理情的分析,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;
•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,加深個人對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了解和認同,同時欣賞、尊重和接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;
•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,以及強化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,包括慎思明辨能力、創造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協作能力、處理數據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自學能力、運用資訊科技能力;
•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,成為對社會、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負責任的公民。
通識教育科
• 透過對不同議題的探究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。
• 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,以擴闊視野。
• 透過通識教育科的學習經歷,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、正面的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。
• 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,做一個有識見及負責任的公民。
課程內容及組織
公民教育科
級別 |
主題 |
|
中一 |
議題與持份者 |
公民權責 |
資料理解 |
可持續發展 |
|
角色與期望 |
一國兩制 |
|
網絡成癮 |
消費與理財 |
|
媒體素養 |
財政預算案 |
|
中一級同學需完成社區創新體驗活動。 |
||
中二 |
價值建立與應用 |
香港的政治制度 |
青少年的生理健康 |
傳統家庭觀念 |
|
可持續消費 |
全球城市 |
|
法治精神 |
中國宏觀經濟政策 |
|
國歌與國旗 |
-- |
|
中二級同學需完成社區環保考察及匯報。 |
||
中三 |
世界公民身份 |
文化保育 |
少數族裔 |
智慧城市 |
|
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|
世界貿易 |
|
一國兩制 |
經濟全球化 |
|
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 |
-- |
|
中三級同學需完成歷史建築考察及匯報。 |
公民與社會發展科
主題 |
課題 |
主題1:「一國兩制」下的香港 |
1.「一國兩制」的內涵和實踐 |
2.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|
|
3.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|
|
主題2: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|
4.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 |
5.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|
|
6.參與國際事務 |
|
主題3: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|
7.經濟全球化 |
8.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 |
|
9.可持續發展 |
|
10.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 |
內地考察 (不涉及公開考試成績)
主題 |
課題 |
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|
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 |
實地考察簡介事項 |
課程結構詳見: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-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(中四至中六)https://www.edb.gov.hk/attachment/tc/curriculum-development/renewal/CS/CS_CAG_S4-6_Chi_2021.pdf
2. 各級課程
a.中四
主題 |
課題 |
學習重點 |
主題1:「一國兩制」下的香港 |
1.「一國兩制」的內涵和實踐 |
1.香港問題的由來和回歸歷程概略 |
2.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、「一國兩制」及《基本法》的法律依據 |
||
3.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;《香港國安法》與促進香港長遠發展,以及與平衡法治和人權的關係 |
||
4.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 |
||
5.法治精神的意義 |
||
6.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|
||
2.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 |
7.當代國情概略:國家的政治體制;中華民族的組成;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 |
|
8.國家的象徵(國旗、國徽、國歌)及《基本法》附件三 |
||
9.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 |
||
10. 香港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 |
||
3.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 |
11. 形成香港社會多元文化特徵的因素 |
|
12. 多元文化對於香港的意義 |
b.中五
主題 |
課題 |
學習重點 |
主題2: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|
4.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 |
1.改革開放概略 |
2.人民生活素質的轉變與提升 |
||
3.綜合國力的提升 |
||
5.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|
4. 近期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 |
|
5. 涉及香港的發展規劃和政策 與促進香港發展的關係 |
||
6.參與國際事務 |
6. 全方位外交理念 |
|
7.行動及倡議:不同性質的救援及協助其他國家行動;籌組國際組織及舉辦國際論壇;「一帶一路」倡議 |
||
8.參與國際事務對於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,以及香港在當中擔當的積極角色 |
||
主題3: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|
7.經濟全球化 |
9.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|
10.新經濟發展對個人(消費及就業)、香港及國家發展的影響 |
||
8.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 |
11.全球新科技發展概略: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雲端儲存 |
c.中六
主題 |
課題 |
學習重點 |
主題3: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|
8.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 |
1.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徵 |
2.資訊素養的內涵與正面價值觀的關係 |
||
9.可持續發展 |
3.可持續發展的理念,以及國家、香港和其他地區在環境保育的實踐經驗 |
|
4.不同持份者在推動環境保育方面的角色和責任 |
||
10.公共衞生與人類健康 |
5.世界衞生組織於全球公共衞生事務的角色和功能 |
|
6.國家和香港對全球公共衞生(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控方面)的貢獻 |
||
7. 個人在維持公共衞生方面的責任 |
通識教育科
1. 課程架構
學習範圍 |
獨立專題探究 |
自我與個人成長 單元一: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|
學生須運用從三個學習範圍所獲取的知識和角度,推展至新的議題或情境,來進行一項獨立專題探究。下列的建議主題,可用於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: .傳媒 .教育 .宗教 .體育運動 .藝術 .資訊及通訊科技
*本校獨立專題探究學習主要於中四及中五學年進行。 |
社會與文化 單元二:今日香港 單元三:現代中國 單元四:全球化 |
|
科學、科技與環境 單元五:公共衛生 單元六:能源科技與環境 |
詳見: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-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 (中四至中六)http://334.edb.hkedcity.net/doc/chi/curriculum/LS%20C&A%20Guide_updated_c.pdf
2. 各級課程
a.中四
單元 |
主題 |
|
單元二:今日香港 |
1.生活素質 |
2.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|
3.身份與身份認同 |
|
|
單元五:公共衛生 |
1.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|
2.科學、科技與公共衛生 |
b.中五
單元 |
主題 |
|
單元二:今日香港 |
1.生活素質 |
2.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|
3.身份與身份認同 |
|
|
單元三:現代中國 |
1.中國的改革開放 |
2.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|
單元六:能源科技與環境 |
1.能源科技的影響 |
2.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|
c.中六
單元 |
主題 |
|
單元一: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|
1.自我了解 |
2.人際關係 |
單元四:全球化 |
1.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|
|
特色
公民教育科
•本科不使用教科書,課程及教材由老師自行編製,以配合學生需要。
•教學法注重小組協作、分享討論,並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,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。
•透過校內外活動參與機會,加強同學對社會議題的關注。
通識教育科
•本科不使用教科書,課程及教材由老師自行編製,以配合學生需要。
•本科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跨學科思考技能。透過議題探究的學與教,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以追求知識,並對新的事物持開放的態度。
•透過校內外活動參與機會,加強同學對社會議題的關注。
學科活動
年度 |
內容 |
2022-2023 |
週會專題講座 豐盛社企學會講者主講:社區創新、社會企業及企業家精神 |
高等法院參觀 |
|
2021-2022 |
中四級時事辯論比賽 |
灣仔歷史建築保育線上導賞團 |
|
西九龍文化區M+博物館導賞團 |
|
2019-2020 |
專題講座 林泉忠博士主講:香港社會變遷與身份認同 |
2018-2019 |
專題講座 方志恆博士主講:一國兩制在香港-歷史和比較角度 |
中西區古蹟活化成果考察 |
|
終審法院參觀 |
|
乾糧派發義工活動 |
|
2017-2018 |
乾糧派發義工活動 |
立法會綜合大樓導賞團 |
|
終審法院參觀 |
|
專題講座 區家麟博士主講:「後真相與假新聞」 |
|
2016-2017 |
專題講座 方志恆博士主講:「中港關係」 |
名櫻大學交流活動 |
|
乾糧派發義工活動 |
|
專題講座 林泉忠博士主講:「身份認同是如何形成的?——香港社會國族/本土意識的過去與現在」 |
|
2015-2016 |
專題講座: 石鏡泉先生主講:「香港社會優勢是否漸失?」 |
高等法院審訊參觀 |
|
九龍灣廠廈導賞團 |
|
乾糧派發義工活動 |
|
名櫻大學交流活動 |
|
2013-2014 |
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專題講座 |
浸信會沙田教育中心及香港教育學院主辦之「通識教育科增潤講座」 |
|
乾糧收集及派發義工服務 |
|
高等法院審訊參觀 |
|
中區歷史建築及公共空間考察 |
|
海關總部參觀 |
評核方法
公民教育科
•本科以習作、小測、小組匯報及課堂表現評核成績,不設考試。
公民與社會發展科
級別 |
評核內容 |
中四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|
中五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|
中六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通識教育科
級別 |
評核內容 |
中四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|
中五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|
中六 |
持續評核包括工作紙、測驗、模擬試練習等,佔20%。 |
考試,佔80% |
成就
年度 |
活動獎項 |
2021-2022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季軍 (3C楊曉君) |
社聯主辦第四屆全港中學生社創•社區4.0比賽最受街坊喜愛的解難方案-耆趣學堂 (4B徐小雅、4B黃雅喬、4B李巧蕎、4B簡穎彤、4B吳婉瑩、4B楊沛琳) |
|
2020-2021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冠軍 (3C葉沛瑩)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亞軍 (3C 鄭柏希) |
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季軍 (2A 嚴焌陞) |
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殿軍 (3E 徐小雅) |
|
2019-2020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亞軍 (3C 陳凱晴)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入圍作品 (3C 郭呈恩) |
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入圍作品(2A李冰心) |
|
2018-2019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冠軍 (2D 郭奕翹)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亞軍 (1D 李冰心) |
|
2017-2018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初中中文組冠軍 (2A 王政昊) |
2013-2014 |
遊學智庫主辦台灣獨立專題探究行程設計比賽優異獎 |
學友社新聞評述比賽高中英文組第四名(5A 譚朗日) |
中四級時事辯論比賽
相片
日本沖繩文化交流團
乾糧派發義工活動
相片(2021-22)
第四屆全港中學生社創•社區4.0比賽
|
|
![]() |
![]() |
第四屆全港中學生社創•社區4.0比賽最受街坊喜愛的解難方案- 耆趣學堂 (4B徐小雅、4B黃雅喬、4B李巧蕎、4B簡穎彤、4B吳婉瑩、 4B楊沛琳) |
第四屆全港中學生社創•社區4.0比賽—嘉許狀 (4B 鄺盈芝、4B 劉津津、4B 吳芷蕎、4C 羅柏喬) |
西九龍文化區M+博物館導賞團 |
|
![]() |
![]() |
活動花絮 |
活動花絮 |
中四級時事辯論比賽 |
|
決賽隊伍與評判拍照留念 |
活動花絮 |
相片(2022-2023)
週會專題講座 |
|
![]() |
|
顏紹熙副校長致送紀念旗予講者 |
活動花絮 |
活動花絮 |
高等法院參觀 | |
![]() |
|
活動花絮 |